TOP

優惠與公告

Promotion
大和傳媒 北門區蘆竹溝社區「平掛式牡蠣養殖」獲農村好藝<大和傳媒>

(記者李昱祺/台南報導) 臺南市北門區蘆竹溝社區有百年的養殖牡蠣歷史,由於北門潟湖天然淺灘地形環境及潟湖平穩的水流海域,造就當地特有的平掛式牡蠣養殖,因不需使用浮筒,也不用每年更換蚵架,相較於其他養殖方式,平掛式牡蠣養殖對海洋環境相對友善,獲112年農村好藝調查保存類殊榮。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政府與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大力推動農村再生,農村擁有豐富的常民文化底蘊,且因複雜的人文地景脈絡,發展出具在地特色的農村文化樣貌,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為促進農村文化持續發展與應用,使相關技藝得以系統性收錄或創新延續,舉辦「農村好藝」徵選,臺南市政府輔導北門區蘆竹溝社區的返鄉青年邱永仁以「平掛式牡蠣養殖」報名徵選,期透過參加農村好藝選拔,提升民眾對農村文化技藝的認同感。農業局長李建裕表示,北門區蘆竹溝漁村目前仍有近七成居民養殖牡蠣,養殖方式為在冬至時置入蚵殼來附著蚵苗,在清明節時將蚵苗一條一條綁到蚵棚上,需放養一年方可收成,北門潟湖也是少見可以從附苗至收成,都在同一場域的牡蠣養殖水域。北門區蘆竹溝社區青年邱永仁曾經參與112年臺南市農村總合發展計畫之農村青年築夢計畫,透過計畫辦理3場「漁村蠔滋味」食魚教育,安排養蚵前置作業教學、漁村創意料理教學、蚵相關手作體驗等一系列活動,讓參加食魚教育的100名親子遊客瞭解牡蠣養殖及料理方式,為推廣在地產業不遺餘力。市長黃偉哲表示,平掛式牡蠣養殖屬固定式蚵棚,蚵棚下的空間成為許多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形成北門潟湖內豐富的生態系統,平掛式牡蠣養殖不僅對海洋環境友善,亦兼具生態保育功能。平掛式牡蠣養殖獲農村好藝肯定,希望能讓更多青年蚵農認同,投入蘆竹溝平掛式牡蠣養殖傳承與永續。

<大和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