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相關知識

Promotion
商務夥伴 念佛
念佛主要是淨土宗的修行,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佛號,以求臨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順利往生西方淨土。念佛梵語為buddhānusmṛti,即是buddha 與動詞(anusmṛti或anussati)的複合詞,意旨憶念或憶持佛的名號。其實念佛不限於稱念阿彌陀佛,對象包含燃燈佛、釋迦佛、藥師佛、彌勒菩薩、觀音菩薩(即將成佛之菩薩)等,而淨土宗的修行法門也不只念佛。梵本《阿彌陀經》中,除了念佛,還有念法、念僧。念佛,即指對釋尊表示歸敬、禮拜、讚歎、憶念之意。阿含經中,念佛為三念、六念、十念之一。十念為出聲念、默念、攝心念、記數念、金剛 念、靜坐念、晨夕十念等等形式,以持名唸佛(稱念佛的名號)最受歡迎。念佛之功德,除了往生極樂淨土,能使貪瞋癡不起,可生於天上,得入涅槃,還可以超渡亡者。淨土宗本來就是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西方淨土獲得成佛的保障,屬於他力;而念佛表達的虔敬與信心,形式上簡單易行,所以廣受歡迎。加上淨土宗強調「利鈍全收」,不管念佛者的根器素質如何、社會地位高低,只要向佛信心堅強,皆能往生西方,因此更吸引一般資源不佳的婦女老弱,念佛不輟。
 
目前的中國佛教大抵會在往生佛國淨土時談唸佛,修行者會就自己希望往生的佛國淨土,唸佛的對象即是該淨土的佛名。不過,淨土宗在中國的宏揚,與觀世音菩薩的信仰一樣普及,所以有「家家彌陀,戶戶觀音」之說。廣義的唸佛修行不僅只有西方的阿彌陀佛,只要是十方的佛菩薩之聖號皆可以被稱頌。
 
大乘佛教中,除了念誦和憶念佛的名號,還開展除許多念佛的方法,如淨土法門根據《般舟三昧經》提出稱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四種念佛方式。在唐末開始的宗派發展中,每個宗派都發展出各自的念佛方法,如禪宗的念佛禪,華嚴的華嚴三聖念法。當代佛學泰斗印順法師(1906-2005)云:「淨土為大小乘人所共仰共趨的理想界,如天臺、賢首、唯識、三論以及禪宗,都可以修淨土行,弘揚淨土。這是佛教的共同傾向,決非一派人的事情。站在全體佛教的立場說,與專弘一端的看法,當然會多少不同。」因此,他延續太虛法師之說:「律為三乘共基,淨為三乘共庇」,主張「戒律與淨土,不應獨立成宗」。
 
據稱東晉慧遠法師(334年-416年)組織白蓮社,開始佛教信眾結社唸佛的風氣。當時希望往生西方淨土的僧俗組成一個團體,制定共同遵守的規範,共同念佛。這種結社唸佛的方式一直傳到今日,中間不乏由婦女組成的團體。宋朝時淨土思想隨著結社思潮迅速在民間展開,都以稱名念佛為基本的活動內容,參加者有僧人,也有居士,在居士中有官僚士大夫,也有平民百姓。通過這樣的結社活動,居士佛教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發展。明朝四位佛教界大師──紫柏真可(1543-1603)、雲棲祩宏(1535-1615)、憨山德清(1546-1623)與靈峰智旭(1599-1655),都曾宣揚淨土法門,禪淨雙修成為明清佛教的修行主流。雲棲祩宏攝禪歸淨,靈峰智旭消禪歸淨,雖有不同,但都以淨土修行聞名,被尊為淨土宗的八祖和九祖。
 
念佛也是臺灣修持淨土法門的信眾廣共修之方法。目前,佛門修行者為互相砥礪、同修念佛法門而結社集會者,稱為念佛會。除了淨土宗的相關道場之外,在臺灣各地也成立了不少念佛共修會,譬如臺北市淨廬念佛會、新店大光寺念佛共修會、桃園市懿蓮念佛會、新營妙法禪寺共修會、高雄佛教蓮社共修會等。雖然這些共修團體進行念佛的時間不盡相同,除了少數像桃園佛教蓮社共修會在白天進行,大部分的共修會都集中在晚上七點至九點半之間進行,此應是顧及一般社會大眾因為白天工作而無法參加,且這些共修會多固定在每週某日念佛。「持名念佛」是淨土法門修行的核心,培養定課念佛的習慣便成為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各淨土道場積極投入「助念」、「打佛七」、「念佛會」以及文化事業和講經佈教,顯示出淨土法門在臺宣揚的成果。
 
佛光山全世界派下個別分院固定於每周六晚間七點三十分起同時同步舉行「念佛共修會」。創立者星雲大師指出,念佛共修會「一來可以藉著大眾威德鞭策自己向上,二來可以促進彼此道誼」,而且同時有幾萬人在一起念佛、繞佛、靜坐、拜願,同時持誦《阿彌陀經》、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在互相激盪之中將佛號念熟,真正的念到心中、達到念佛的目的,這種共修的力量不是獨自自修所能比擬的。此外,佛光山也配合週休二日定期舉辦二日念佛活動,提供信眾精進修行的機會。
 
山每週集會共修一次的「福慧念佛會」,成立於民國七十一年,當時僅有會員三十餘人,爾後會員人數達三百餘人,此會於每週六下午七時至九時,在臺北北投農禪寺進行共修、修行指導、修行體驗、學佛心得報告等。
 
【撰寫者】
李玉珍(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
郭捷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生)
謝佳瀅(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生)
蘇胤睿(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生)
 
【參考文獻】
1. 《佛光大辭典》
2. 賴怡珍,〈內埔天后宮觀音廳念佛儀式及念佛會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3. 林奇,〈《念佛活動對高齡者成功老化影響之探究—以雪心文教基金會為例〉,新竹:南開科技大學士學位論文,2012。
4. 釋印順,《淨土與禪》,臺北市:正聞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