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相關知識

Promotion
商務夥伴 道觀
道觀,又可稱為「宮觀」,主要為道教祭祀與道士修煉的場所。道觀也是道士修煉道法、研讀道經、舉行齋科的地方。居住在道觀當中的道士,通常都必須持守著嚴格的戒律。在早期道觀的興建,有分為由官方出資的官方道觀、地方或個人捐獻的地方道觀。官方道觀多由帝王敕建,普遍設立於各府州縣當中;地方道觀則有地方貴族、豪富、仕紳出資或捨宅興建,也有道士募款興建的情形。早期道觀既建築於各府州縣要地,或名山福地,因此經常成為地方民眾信仰的中心。道士會在不同時間,依照不同的場合與目的在道觀之中舉行齋醮科儀,為國家、百姓祈福禳災,具有整合社會的功能。

道觀形成初期,原為祭祀修真的場所,不具備現今所常見的生活起居的功能,並只以規模較小且較簡單的茅屋、瓦屋的形式出現。修道者常住山洞,洞旁所建房舍,稱為「館」、「廬」或「精舍」,以清淨莊嚴為主要要求。南北朝時期,開始有帝王敕建的情形,建築名稱也漸改稱「觀」,規模形式也較以往不同。帝王也會為了推崇當代重要道士,特地為這些高道建立道觀,像是六朝時期宋明帝為陸修靜敕建崇虛館,北周也由帝王敕建通道觀、玄都觀,都是由帝王建觀供養其所推崇的高道,令其主持觀務。全國性官方道觀的設立則自唐代開始,國家通過宗教政策的規劃,在各個地方行政區域設置具有統一名稱的官方道觀,來為國家和帝王祈福。宋代諸帝亦多崇道,多於首都或地方敕建道觀,像是真宗敕建的玉清昭應宮以及各地的天慶觀,以及徽宗敕建的上清寶籙宮、玉清神霄宮,皆是屬於官方道觀。金元時期新道教盛行,全真道所屬的長春宮(即為北京白雲觀前身)、山西永樂宮,均為其推廣教法的重要道觀。明代帝王貴族也常建觀祈福,成祖在武當山敕建崇拜玄天上帝的宮殿群,宣宗在皇城西北建朝天宮等,皆是規模宏偉的道觀建築。

道觀建築形制方面,多採傳統中國木造結構形式,且結合道教傳說的壁畫木雕藝術,成為中國建築中具獨特風格的宗教性建築。至於道觀建築設施基本形制方面,多半都設立了各種祭祀道教神靈的殿堂。除了奉祀道教神靈的殿宇外,在生活起居方面,還有講經說法之用的「法堂」、作為齋醮科儀場所的「齋堂」、來訪官員投宿的「官舍」、供雲遊道士掛單的「雲堂」、和該觀道士住居的「道館」等等,皆是道觀設施的基本形制。唐宋以來所建道觀規模龐大雄偉,建築所耗費的財力、物力極為驚人,但也由於木造結構,常因天災人禍而焚燬,保存不易,故而傳留至今者極為少數。

道觀的經營往往與主事者有觀,道觀主事者的推舉分別有兩種性質:十方制、甲乙制。十方制的方式,又可稱為叢林制,多屬於官方道觀,主事者選賢與能,道觀財產屬公有,具有濃厚的官方干預色彩。甲乙制又稱繼承制,為師徒繼承制度,多屬於地方私人道觀道觀的經營除了與主事者有關,另外道觀穩定的經濟收入也占了很大部分,大多數的道觀大部分的經濟收入來源所靠的都是朝廷政府的供給與賞賜、信徒的供養與主持齋醮科儀的收入為主。另外,道觀也會出租官方所撥賜的田產土地,靠定期的田產土地租金的收入。而在宋代少部分的道觀也會透過工商業經營,提供道觀的穩定收入。宋代道觀的工商業經營種類甚多,有冶煉、製硯墨、製茶、賣藥等等,在當時宋代社會經濟蓬勃發展之下,成為了道觀經濟的穩定收入之一。

道觀在早期設立的目的,原本只作為道士修真自我修煉的場所,乃是維持道門法統的道場,應以莊嚴簡潔為宜。道觀隨著歷史的演變,經過了不同時期統治者的興衰演變,有了許多不同的形制、面向。而至現今道觀多存於中國,也成為了觀光名勝之地,但多數都是在明清時期所興建或是修葺的道觀,像是龍虎山天師府、北京白雲觀、蘇州玄妙觀、北京東嶽、終南山樓觀台、廣州純陽觀、青城山常道觀、鹿邑太清宮等,皆是屬於現今著名的道觀

 
【撰寫者】
楊士霈(輔仁大學宗教學所博士生)

 
【參考文獻】
1.都築晶子,〈六朝後半期における道館の成立──山中修道〉,《小田義久博士還曆記念東洋史論集》,京都:朋友書店,1995年,頁317-351。
2.黃敏枝,〈宋代政府對於寺院的管理政策〉,《東方宗教研究》第1期(1987),頁109-141。
3.唐代劍,《宋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北京:綫裝書局,2003年。